这是一种世界公认的新兴宝石。
这种宝石首次于1967年在赤道雪山脚下的
阿鲁沙地区被发现。
为纪念当时新成立的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,
它被命名为坦桑蓝(TANZANITE)。
坦桑石 (TANZANITE)
发现
坦桑石也称黝帘石(Zoisite),
早期被用作装饰材料,
自1967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蓝紫色的透明晶体之后,
它在宝石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。
它在国外还被称为丹泉石。
1969年,蒂凡尼(Tiffany)
公司把它推向了国际珠宝市场。
坦桑石最初被误以为是橄榄石,
随后又被误以为是蓝线石。
最终被一个坦桑尼亚的地质学家
Lan McCloud正确定名。
坦桑石为区域变质和热液蚀变作用产物,
宝石级黝帘石的产地有坦桑尼亚、
格陵兰、
奥地利、
瑞士等。
坦桑尼亚是世界上宝石级黝帘石的主要出产国
简介
性质
化学性质
化学成分:Ca2Al3(SiO4)3(OH),
可含有V、Cr、Mn等元素
晶系:斜方晶系。
结晶习性:晶体柱状或板柱状。
物理性质
断口:贝壳状到参差状断口。
硬度:6-7
比重:3.35(+0.10,-0.25)
光学性质
颜色:常见带褐色调的绿蓝色,还有灰、褐、黄、绿、浅粉色等。经处理后,去掉褐绿至灰黄色,呈蓝色、蓝紫色。
光泽:玻璃光泽。
透明度:透明。
多色性:三色性强,绿色的多色性表现为蓝色、紫红色、绿黄色;褐色的多色性为绿色、紫色和浅蓝色;而黄绿色的多色性为暗蓝色、黄绿色和紫色。
吸收光谱:坦桑石在595nm有一吸收带,528nm有一弱吸收带。
折射率:1.697-1.700(±0.005)
双折射率:0.008-0.013
色散:0.021
光性特征:二轴晶,正光性
质量评价
4c标准
与世界上其他名贵彩色宝石一样,
坦桑石的质量评价也是从
颜色、净度、切工和克拉重量。
颜色
颜色是有色宝石吸引人目光的重要因素。
坦桑石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浓郁略带自色调的蓝色,
这一种蓝色是最高品质的蓝宝石所具有的颜色,
因此受到众人的喜爱,
构成坦桑石颜色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它的色调和浓度。
净度
净度和坦桑石的自然瑕疵和包裹体有关。
范围从肉眼无暇到明显可见,越无暇越珍贵
切工
切割影响到了坦桑石的火彩与比例,
完美的切割使宝石的每个刻面都
产生反射以达到最好的火彩。
克拉
克拉数越大的宝石越稀有,价值越高。
相似仿品
相似宝石和仿制品
主要相似宝石有蓝宝石、海蓝宝石、堇青石、人造钇铝榴石以及合成蓝色镁橄榄石。
蓝宝石:蓝宝石的颜色与坦桑石较为接近,也带有轻微紫色调,但紫色不如坦桑石明显。具有二色性,可以与坦桑石的三色性区分。
部分蓝宝石有独特的六边形色带,且蓝宝石的硬度更大,所以亮度更高。
海蓝宝石:颜色较浅,不带紫色调,肉眼难见多色性。
堇青石:明显三色性(蓝、紫、黄),
坦桑石虽然也有三色性,
但一般难见黄绿色。
合成蓝色镁橄榄石:
强双折射,明显刻面棱重影,
强多色性为蓝色至粉色,
可与坦桑石区分。
此外通过折射率、
双折射率、
比重等基本宝石学参数也可以进行区分。
宝石的绚丽多彩,
是朴素的背景所反衬的,
是与朴素的背景相结合而形成的,
所以才会绚丽多彩,
就如人也一样。
华检质信珠宝玉石鉴定中心
公正
准确
科学
诚信